【同心和顺】我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活动(五)
我校持续深化对“金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研习,九月份选取《概论》中的第四讲《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夏商周时期)》作为专题五学习内容,供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以领导领学、集中研讨、线上学习等方式积极开展学习。
外国语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采取领导领学和线上研讨会的形式,深入探讨了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的演进。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深刻意识到夏商周三个时期的更迭,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是中华文明由萌发走向兴盛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孕育阶段。
学习研讨现场
在线学习
体育学院由党支部书记祝珊珊领学了《概论》第四讲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学院党委书记席雪松在总结中强调了持续深化《概论》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大家业余时间注重《概论》教材的学习掌握。
学习现场
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志辉全面讲解了夏商周时期华夏共同体的孕育、发展和成熟过程,并强调了学习把握“金教材”内容的重要性,呼吁全体教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潜心教学,立德树人。
会议现场
管理学院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第四讲的核心内容。副院长、统战委员陈文茹对夏商周时期天下秩序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详细阐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即早期国家初创,中华文明核心区初步形成,被“天下”各族群认可为“共主”的中央王朝出现并逐渐稳固,汉字文化圈初步形成等。
学习会现场
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开展“铸牢共同体教育”理论学习会。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兼统战委员)王策领学,并向大家阐述夏商周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诸多族群大迁徙、大交融,认同“天下一家”,在不断的深度融合和发展中,最终熔铸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文化、经济、政治共同体,确立了华夏共同体的基本框架。
理论学习会现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召开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会。副院长(兼统战委员)孙艳艳带领教师们学习了第四讲主要内容,并强调教师们应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规定,立足学院实际,推进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促进各民族师生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效,共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业而奋斗。
会议现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兼统战委员)刁宇峰领学了夏商周时期华夏共同体演进的历史脉络,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态。通过本次学习,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同体孕育和历史演进路径的理解,巩固了思想基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会议现场